清晨六点的地铁站台总是最热闹的时候。我站在安检口看着形形色色的乘客匆匆而过,有人拎着保温杯小跑着赶车,有人捧着热腾腾的包子边走边吃,还有背着书包的小学生在家长陪同下往车厢里钻。作为北京地铁工作了五年的老员工,每天见证这座城市苏醒的样子早已成为习惯。最近常有朋友问我:"你们这工作稳定又体面,怎么听说好多同事都走了?"这话让我想起三年前那个暴雨夜——同班组的小王抱着纸箱离开时,雨伞都没撑稳。
其实每个辞职的同事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。就拿我身边最典型的例子来说,去年跟我搭班的实习生小林,小伙子特别能干,每次早高峰都能把安检设备收拾得井井有条。可有天他突然递了辞呈,说要去送外卖。我问他为啥,他苦笑着掏出手机给我看:每月5800的工资要交3000的房租,还要给老家寄2000块养老人。那天我们坐在站台边啃着包子边聊天,他说:"哥,你知道吗?送外卖跑够三个月,站点给配电动车,油费还报销。"
这让我想起自己刚入职时的情景。2018年地铁社招,报了名的有三百多人,最终只录了十五个。当时体检排队排了整整一天,光政审就查了三代亲属关系。现在想想,这份工作确实来之不易。不过时代在变,我上个月刚带新来的小姑娘做培训,她研究生毕业,之前在互联网公司做过运营。问她为啥转行,她说图个双休日能完整休息,"以前天天熬夜改方案,现在虽然钱少点,但能准时下班给爸妈做饭"。
要说收入,确实分岗位。像我们运营部门,正式工到手大概八九千,加上年终奖能到十二万左右。但要是轮岗到安检或者保洁,那就只有基本工资加绩效,大概五六千的样子。有个跑地铁线路维修的朋友,他们班组常年驻扎在郊区,包吃住之外每月能多拿两千补贴。前两天他微信跟我说涨工资了,现在综合收入能赶上公务员水平了。
其实很多人离职更多是想换个活法。去年离职的同事老周,现在开了个小超市,逢年过节还回来看大家。他说在地铁时天天穿制服,现在能自由自在穿花衬衫,听着都让人羡慕。倒是有个误会需要澄清:网上常说地铁员工"铁饭碗",实际上现在合同工和劳务派遣占大头。像深圳那边的安检岗位,确实有很多临时工,他们辞职更多是为了找五险一金齐全的工作。
要说工作强度,这些年也在改进。以前换季时要通宵调设备,现在基本都智能化了。上个月刚上的新系统,站台显示屏能自动提示车厢拥挤度,乘客扫码就能查末班车时间。技术革新让我们的工作效率提升不少,前天还有乘客夸我操作手持终端比以前快多了。
最近两年行业变化挺大。记得2020年疫情最严重时,整个车站空荡荡的,每天要消杀三次。后来客流慢慢恢复,今年春天开始,各条线路上都能看到智能导视机器人。公司还组织我们参加数字化培训,学完考级还能加技能工资。前两天刚结业的同事小刘,现在已经是班组里的"智能设备指导员"了。
其实每份工作都有它的门道。就像我们值班站长老李,二十年来把每个乘客咨询都记在本子上,现在闭着眼都能说出哪趟车准点率最高。他常说:"地铁工作就像城市的脉搏,有人负责跳动,有人负责把心跳传递给更多人。"这话我记了好久。
说到离职潮,我觉得更像是职业选择的多元化。现在的年轻人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,有人喜欢朝九晚五,有人适合昼夜轮班。就像我们班组新来的小赵,辞职后去做了旅游博主,最近在青海湖直播时还特地@我,说想念站台上那些熟悉的面孔。其实啊,离开的未必不好,留下的也各有精彩,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。
鼎盛配资-全国炒股配资门户-免费股票配资-牛股策略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